教师阅览室图书介绍(九)
--《把微笑留给孩子》简介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
读到本书中《让倾听走进学生心灵》一篇中,作者:龚晓丹。丁丁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报告也没喊,便直接走到班主任身边说:“太气人了!体育老师要我写检查。”班主任因嗓子发炎,说不出话,正坐在沙发上休息。丁丁见班主任没有责备他,便一下子把闷在肚子里的话倒了出来。原来,在体育课上进行队列训练时,同班同学田甜恶作剧地捅他,丁丁告诫了他几次也没用,于是便争执起来以至动了手。体育老师恰好发现了,立即制止并命令两人写检查。班主任由于不能说话,只能望着丁丁干瞪眼。丁丁发泄完了,见班主任没有指责,只是看着自己,他由衷地说:“老师,谢谢您能听完我的话。”班主任的眼圈湿润了。过了一会,丁丁把写好的检查送给班主任看,并主动向班主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班主任百思不解,为什么以前对学生的缺点教育,甚至批评指责,学生并不以为然,而今天自己只是听完了学生的话,一句话也没说(当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学生却好像变得很懂事了。
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说与听是同等的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有时比说还要重要。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不会当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就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倾听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因为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
现实中,大量的教师言语充斥了整个课堂,甚至充斥了师生交往的所有空间。难怪约翰.洛克说学生把我们的一些教师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见了就害怕。而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会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一定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静静地聆听对方的公诉;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也一定善于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一定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也一定会听到孩子的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步,那么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图/文 宋云云
审核:李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