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课堂 提高课堂效能
学校名称:河南师大附中双语国际学校
学校特色:“导学自主四环八步”教学模式的推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仅解放了师生,而且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理想效果。
“从我开始上学起,上课似乎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辛苦地一直讲,学生认真得听。这种情况下,总会出现一些同学有时会走一会神,注意力不集中。而当我来到河南师大附中双语国际学校(以下简称师大附中双语国际)时,本以为上课模式亦是如此。但我发现,我错了,原来上课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4月20日,七(2)班的刘鑫源告诉记者。
刘鑫源所说的另外一种上课的方式,就是师大附中双语国际推行的“导学自主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四环八步’使我所认识的课堂发生了变化。老师们辛苦编制的导学案、学科练等使知识更加清晰、重难点突出,而特色的小组讨论与展示不仅发挥了我们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促进了同学间合作精神。”刘鑫源说,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掌握知识更高效了,思维更开阔了,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课堂变得既生动有趣又主动高效。
新型课堂的提出
“从我们以前的课堂看,教师的整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不管是年长的教师,还是年轻的教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较强的爱心和责任心,都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富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素养。但在教学方式上,基本上还都是满堂讲、满堂灌,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课堂上能持续在学习状态上的不到70%,能持续在积极学习状态上的不到50%,这样根本谈不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个学生’。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非改不行!”这便是滑秀林校长在学校强力推行“导学自主四环八步”教学改革的初衷。
记者了解到,“导学自主”教学改革理念是时任附中校长滑秀林在2007年11月首先提出的。 “导学自主”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教师的导学定位,解决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二是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定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能动性;三是通过优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学习效能。“导”即主导、诱导,“学”即学习、学问;“自”即自悟、自得;“主”即主体、主动。“导学自主”的精神实质是:激励信心,激活思维,激发潜能,教在导学;主动学习,探究学习,高效学习,学贵自主。
“去年10月在‘导学自主’的基础上,我们又将传统双基教学和目标教学的优势与新课程理念有机融合,确立了‘导学自主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规范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滑秀林校长说。
“四环八步”的第一环节为复习、导入,时间3-5分钟,本环节第一步复习思考;第二步创设情境。第二环节为精讲、互动,时间15-20分钟,本环节第一步新课精讲,第二步小组互动。第三环节为展示、评议,时间8-10分钟,本环节第一步展示交流,第二步师生点评。第四环节为小结、检测,时间5-7分钟,本环节第一步归纳小结,第二步检测达成。
“导学自主四环八步”教学模式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习规律,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能够保证“听、看、讲、想、做、动、静”课堂行为“七要素”的有机组合与转换,能够改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课堂生态。这种新课型,既适用于文科,又适用于理科;既适用于新授课,又适用于复习课。教师上课结束,在布置课堂作业的同时,要布置下一课时的预习任务并提示预习要点,由学生在每天的公共自习课上完成。每天上午第三节的公共自习,由学生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完成预习作业;二是做好学科间的平衡,自觉在薄弱学科上下工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学习潜能的激发,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讲解学科知识,而是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合作提升思维品质,展示评议规范行为,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动起来,缺少激情,缺少执行力,一切环节和步骤设计均没有实践意义,学习无进步,教学无成效。”滑秀林校长强调。
新型课堂的推行
“对学校推行的‘导学自主四环八步’教学改革,我经历了忧、疑、喜、果这四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七年组数学教师张小举告诉记者。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郊县农村,数学基础较差,对于自然数、带分数、假分数和方程等基础概念模糊不清,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差,再加之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这些都给张小举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担忧,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到底该怎样教才能让他们学会呢?
一项新的改革,一开始总是有很多不适应,甚至会遇到阻力。像张小举老师一样,许多老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刚开始使用“导学自主四环八步”新模式,老师们极其不适应,有时候一节课重点难点还没展开渗透,就必须进入到“展示、评议”环节了,再到“总结、检测”环节,很多需要补充的知识内容都讲不了,一节课就结束了。几周下来,老师们忧心忡忡,更多的是对“导学自主四环八步”的怀疑——原来手把手都教不会,现在课都讲不完,学生能学会吗?
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张小举在去餐厅的路上,班里最内向的学生主动跟他说了声:“老师好!”这时,他猛然发现学生变得有礼貌了,对待事物变得主动了,对待问题变得更加从容了。张小举开始观察学生是不是真的朝着好的方向变化,还是昙花一现?
他发现,一方面学生问老师问题的次数明显增多,回答问题的次数明显增多,敢于展示、评议的次数增多,学生变得敢表达、善于表达了;另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虽然学生在计算能力、学习习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四环八步”带来的教学成绩的提高,让张小举惊喜万分。在七年级开展的第一届“头脑风暴”数学竞赛活动中,初赛共20道题,120分,只有30名同学达到100分以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数学的积极性,鼓励后进生,竞赛组决定进行“复活赛”,满分即可进入决赛,这样经过复活赛,又有30名学生进入到决赛。通过这次“头脑风暴”数学竞赛,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数学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得到一定改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学生眼里,数学学科也变得平易近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导学自主四环八步”课堂模式的优势,加上学校特有的课程设计,如培优补差课、特长课、外教课、书法课、阅读课等,让学生在各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让老师们喜出望外。“上学期在新乡市期末统考时,我又开始担忧了——这样的模式会出成绩吗?全市48所中学1万5千多名学生,想考出好成绩谈何容易?直到期末统考成绩出来,困扰我半个学期的疑团才全部烟消云散。”张小举兴奋地说,我校七年级学生的各批次上线率和平均分,均位列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第二,位列所有民办学校第一,平均分超出新乡市平均分90分,其中张弛、刘鑫源、丁美戈、魏博轩、李力先等同学在期末统考中,达到了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本部的水平。
“‘导学自主四环八步’课堂模式,并非只有‘形’,更重要的部分在于‘实’,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硬件’和‘软件’来作为支撑。相对比而言,我认为‘软件’支撑更为重要。只有紧抓导学案、课时练的编制和小组合作这两个助手,‘四环八步’才会发挥巨大的潜力,教学才会取得可喜的成果。”张小举由衷地说。
课堂效能的提高
“导学自主四环八步”实行一年来,老师们敢于放手、相信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在这一新型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基本熟知本课知识,并标注出疑难点;接下来老师进行5-8分钟的精讲,答疑解惑;然后通过2-3道例题的训练,强化重点知识;小组共同商讨答案,并展示在黑板上;小组之间互点互评,也做一回小老师;今日事今日毕,当堂检测消化知识……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进行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既让老师从繁重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从推行新课型之后,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本也薄起来了,但知识地掌握却快起来了。
“我很庆幸自己在刚参加工作时就能亲身参与到这一教学改革之中,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开始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也开始想要去探求教育这门艺术的真谛。”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师张晓琼如是说。
“在逐渐习惯这种新模式后,我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八(2)班马琳同学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一是让我的学习变得系统起来。四个环节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第一环节中,老师从复习入手,带领我们大略回忆上节内容,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点,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引入重点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然后进入下一环节,老师只做点拨,选择重点、难点,教给我们思路和方法,让我们独立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圈出问题,组内解决。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梳理框架,帮我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比从前一味授课更能让我们系统地了解学习内容。二来让我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复习、预习、巩固都在课堂上完成,只留下很少一部分作业给课下。这样一来,我们比以前轻松了不少,也有了更多时间来放松或充实自己。三是让我们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传统的中国填鸭式教育常会出现类似死板、枯燥、不能举一反三的问题。然而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以致用,这个问题在“导学自主四环八步”中得到了很好地解决。老师成为导演,只起引导、点拨作用,把问题都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解决、积极参与。比如在第二、三环节中,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圈画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出答案,分享经验成果,再由成员展示,其他小组点评,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这种讨论与讲评中,学生的分析、语言能力较以前都有进步,他们不再害怕发言,更有自信,并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参与其中的学习比坐听讲评知识要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准确。
“在‘导学自主’中,我们以思考的力量成就自己;在‘四环八步’中,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完成蜕变;在不断地探索改革中,我们把教育之路走得更加顺畅。”高中一年级教师张文静告诉记者,首先,我们更加明确了“怎么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主要有四项:精讲重点、静观倾听、问题引导、激励评价。适时的倾听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进步,恰当的引导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在学生活动时,我们学会了静观,以便了解各个协作小组的学习情况,为最后的评价做好准备。如果学生提出请教,则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其次,我们也更加明确了“教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到精讲多练,教师们时时注意“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思路、方法,讲运用、迁移;而不讲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小组讨论能学会的、讲了还是不会的。这样既节省时间,又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再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导学自主中,教师们不再以自己的思维方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认真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沉在知识的海底。而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点化了学生,也让教师收获良多,只有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方能成就学生。“一年的实践,一生的收获;三年的坚持,无限的成长。”张文静对今后的教学充满了信心。
发表于教育时报2016年5月18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