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晨韵润童心 文化传承启新声
2025年4月1日,我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热爱,小学部音乐教师张嘉怡以《苗岭的早晨》为主题,为四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课。这堂课通过艺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聆听、表演与创作中感受苗族音乐的魅力,收获师生一致好评。
创新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多元感知
课堂上,学生首先通过观看苗族风情视频,直观感受苗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随后,在分段赏析乐曲的过程中,张老师巧妙融入互动环节:学生跟随引子部分的旋律轻轻晃动身体,为主题部分设计苗族传统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情景剧或小乐器伴奏,将音乐场景生动呈现。
寓教于乐,民族文化浸润心田
“苗族飞歌曲调高昂、旋律悠扬,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张嘉怡老师通过对比壮族民歌《唱山歌》与苗族飞歌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在“文化理解”环节,学生不仅学习了苗族舞蹈的“颠簸动律”“摆胯点荡”等动作,还通过填表分析乐曲的速度、情绪与场景,加深了对音乐结构的认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创意实践”环节。各小组选择乐曲片段,结合舞蹈、情景剧或乐器即兴创作,用童真的视角诠释对苗岭晨景的想象。一名学生兴奋地表示:“我好像真的走进了苗岭的早晨,听见鸟叫声,看见人们在跳舞!”
以美育人,播种民族团结之花
课程尾声,张老师以《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苗族音乐的记忆,并总结道:“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各有魅力,希望这节课能在同学们心中种下热爱民族文化的种子。”
此类课程是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将持续探索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形式,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意识。
这堂充满创意与温度的音乐课,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苗族音乐之美,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新时代美育教育注入了鲜活力量。
图:常明晶
文:张嘉怡
审核:邢泰钢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