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心 助力高考
——我校成功举办高三年级家庭教育讲座
2025年4月18日下午,一场专为高三家长打造的《高考备考阶段,家长如何给予孩子心理支持》主题讲座在我校录播教室温情开讲。此次讲座由刘新选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宋亚男老师主讲,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靖组织策划,工作室付中蓓老师主持,工作室成员梁燕、刘淑芳等老师积极主动提供志愿服务,为讲座保驾护航。
讲座伊始,宋亚男老师通过一个别出心裁的“花开千朵”互动活动,巧妙地引入主题——不同孩子就像不同的花朵,各有独特之处,需要家长以理解和包容之心对待。这一开场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更让家长们深刻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
在讲座的核心内容中,宋老师从多个关键维度展开阐述。在“调整焦虑心态”部分,她深入剖析了情绪的传染性,以著名的“踢猫效应”为例,警示家长们焦虑情绪会在家庭中传递,影响孩子的备考心态。她指出,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但家长需区分“好的”焦虑和“坏的”焦虑,学会通过身体调节、认知调整、行为改变等多种方式缓解自身焦虑,为孩子营造稳定的家庭氛围。
谈及“有效沟通的技巧”,宋老师强调共情是沟通的基石,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压力与情绪;“柔”则是沟通畅通的保证,避免生硬的交流方式,以温和、理解的态度与孩子对话,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
“提供实际支持”环节同样干货满满。宋老师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节奏感,协助制定弹性时间表,并通过准备便利贴写上提醒话语,代替频繁的口头催促。在减压小技巧方面,家长可以带孩子短途散步时主动聊轻松话题,或者准备减压玩具,甚至让孩子教自己一道题,通过角色转换帮助孩子放松。对于考试期间孩子可能面临的诸如失眠、生病等突发状况,宋老师也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建议。
最后,宋老师着重讲解了“危机识别与应对”。她列举了持续2周以上的失眠、食欲骤变、反复说“不想考了”、原本擅长科目成绩滑坡等预警迹象,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家长应先共情孩子的感受,必要时及时联系班主任、心理老师,以降低孩子的抵触感。
高考,是一场对考生和家长的双重考验,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考验着家庭的抗压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此次讲座为高三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的关键时期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与力量。相信在家校紧密携手、共同努力下,我校高三学子定能轻装上阵,从容应对高考,迎接属于他们的璀璨未来!
图:梁燕
文:付中蓓
审核:邢泰钢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