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于坚持、思考、反思——王丽静老师

听班主任“胜任力与核心素养能力”讲座心得

小学部 王丽静

201748日与49日在我校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胜任力与核心素养能力研修班的讲座。这次讲座一共邀请了4位专家,他们分别是湖北省武汉六中的胡明道老师、山东省文登新一中的于政玲老师、上海丁如许老师、成都石室中学梁岗老师。这四位老师从他们自己的经历以及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给我们上了特别精彩的课。下面我将一一讲述一下我的感受以及感悟。

48日上午胡明道老师主要从理论上给我们阐述了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现在为什么一直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话题简说就是素养以及德育。现在提出核心素养是为了适应世界的教育改革,虽然每个国家提出的名字和要求不太一样但他们都是围绕国际教科文组织的要求。那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的内涵就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求。然后就六大素养进行展开细说。后面还就核心素养的3个途径进行展开分析,途径总结起来就是改变自己的关注点、改变班主任的专注点。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的德育策略也是胡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这里面提到了“1+2”立体交错德育模式,体现出现在的课堂模式不能只是单一的科目,应该是多科目融合一体,不过就目前来说实施有困难,这和我们的现状国情都有关系,后面胡老师讲解的内容我就省略不说了。

  就胡老师的课给我的感受就是让我从理论上明白了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充实了我的理论基础,让我从理论层面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知道了世界教育理念的趋势以及世界的潮流,让我明白只有顺应发展才能与时俱进。

48日下午是于政玲老师教师团队胜任力,于老师主要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教学、自己的管理经验来给我做的讲座。首先就拖延症的问题给了我们5个小招,而且还是以实物命名分析的特别生动。还给我们播放了两个视频,其中一个讲述的是教师改变了一个自闭症孩子的一生,通过教师这位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老师;还有一个视频是关于从众心理的。下面于老师就中考高考考什么给我们进行了分析,现在中高考考得就是孩子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以及素养立意。然后分析班主任核心素养的6大素养组成,重点讲解的是第六点自我管理素养,在讲解时于老师讲的都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做法,更有说法意义,同时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优秀的书籍,最后是以《我不是一颗杂草》的优美音频中结束她的讲座。

于老师的讲座最让我感动又感触是于老师自己的做法,于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家长与孩子的信任,她们都亲切称之为大于,于老师做法并不是多麻烦、多高大上。就是平常大家都能想到的但是没有实施或者实施后不坚持的,例如统计孩子生日,在孩子生日当天给孩子一封信,带着孩子去骑行、邀请孩子去办公室喝下午茶来了解孩子等都是我们能想到,但是没有坚持做,总感觉实行起来特别困难,总给自己找理由推卸掉,以后我也会以于老师为榜样,会把想法付诸于行动之中。

49日上午是丁如许老师的关于微班会的讲座。开始之初老师就给我们上了四个微班会,每个班会大约10分钟,这是期中考试前,第一个是从拍手游戏来上升到关于珍惜当下。第二个关于习惯,从一张照片来上升到习惯。第三个是关于读书,从世界读书人上升到抓住时光多读书。第四个是由软吸管与硬土豆的动手实验来上升到方法与土豆精神。下面讲座重点就是让班会课更有魅力。讲解了现在的主题班会以及微班会,给我们分析了好课的标准。

丁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班会课的流行模式—微班会。班会选题要小、近、实、新,形式要巧、易、新、变,而且要多观摩优课好课,班会课上完要有效果课后还要思考等。

最后是梁老师的讲座,梁老师的讲座虽然只有两个小时,讲座标题为创建生命在场的幸福教室。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积极健康班级的“免疫系统”;二是营造润泽生命活力的“文化教室”;三是寻找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动力”。梁老师因为时间问题只讲解了第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在于活动,教室是孩子学校生涯的主要场所,所以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室就能让他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优越就能更加爱护班级,梁老师主要从班歌、班名、班徽、班印、班旗、班服、班级信物这几个方面来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教室,对于他的每一届学生都有一个开班典礼,当然开班典礼的举行是有条件的,通过开学典礼这样的诱惑能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学生更快成长。班级契约也是大家参与的产物以及惩罚措施都是孩子们思考的。班级是大家的,每个孩子都有班级意识,这样班级才更有凝固了,更能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感觉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对于班主任的道路只是在起点,经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感觉到坚持的重要性,任何人的成功都在于他的坚持,他的思考,他的及时反思。相信在这次报告以后我的班主任工作将会进步,将会更加适应学生学情。